索 引 號 | 640323011/2023-00050 | 發文時間 | 2023-01-04 |
發布機構 | 鹽池縣自然資源局 | 文 號 |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有效性 | 有效 |
標 題: | 鹽池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鹽池縣2023年造林綠化實施方案的通知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政府各部門、直屬機構:
《鹽池縣2023年造林綠化實施方案》已經縣人民政府第25次常務會議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組織實施。
??
??
??
??????鹽池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1月3日
(此件公開發布)
??
鹽池縣2023年造林綠化實施方案
??
為提前謀劃全縣國土綠化工作,深入推進“山林權”改革及林長制工作,全面落實2023年造林綠化任務,根據自治區“十四五”生態治理規劃,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以自治區“一河三山”生態坐標構建的“一帶三區”生態治理總體布局為指引,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要求,始終堅持“生態立縣”戰略不動搖,以山林權改革和全面推行林長制為抓手,圍繞建設“強美富優”現代化新鹽池奮斗目標,按照“北治沙、中治水、南治土”的發展布局,依托國家和自治區重點生態項目,大力實施“一村萬樹”、防沙治沙等重點工程,持續加快大規模國土綠化進程,不斷提升森林資源總量和營造林質量,全力推動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立健全資源節約、國土空間開發、生態環境保護相統一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和美麗鹽池建設新局面。
二、造林原則
——堅持統一規劃、科學布局的原則。
——堅持適地適樹、合理配置的原則。
——堅持林隨水走、先水后樹的原則。
——堅持治理與保護相結合、以保護為主的原則。
——堅持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兼顧,以生態效益為主的原則。
三、目標任務
2023年,全縣計劃完成營造林任務11.19萬畝,其中:新植喬木1.44萬畝(含村莊綠化0.48萬畝),新植灌木林2.25萬畝,未成林撫育提升及退化林分改造5.5萬畝,封山育林2萬畝。計劃春季造林完成1.44萬畝。
四、任務分類
根據全縣生態治理現狀和不同區域立地條件,堅持統籌規劃、分類實施、整體推進。計劃總治理面積111990畝。
(一)縣級發包造林。計劃實施2930畝,由各鄉鎮負責落實地塊,自然資源局負責招標并組織實施,其中:
1.花馬池鎮910畝:其中城北防護林西區700畝,結合城北生態文化旅游項目,采用片狀混交方式,設計樹種包括刺槐、樟子松、秋火焰、火炬、山杏、山桃、沙棗等;左記灣-蘇步井道路綠化210畝,重點以防護功能為主,設計樹種為刺槐、榆樹、樟子松等。
2.大水坑鎮700畝:雙梁井生態綜合治理區,設計樹種以曹杏或紅梅杏為主,外圍防護林以刺槐、楊樹、樟子松為主。
3.惠安堡鎮100畝:銀百高速出口,聘請專業公司設計,喬灌草結合,搭配多色樹種,提高綠化檔次,突出景觀效果。
4.麻黃山鄉220畝:三岔路口-后洼道路綠化,設計樹種為刺槐、榆樹、樟子松等。
5.銀百高速1000畝:銀百高速沿線,聘請專業公司設計,喬灌草結合,以灌木為主,提高綠化檔次,兼顧防護與景觀效果。
所有工程統一招標,工程完工后,自然資源局進行驗收,苗木成活率達到90%(含90%)以上的,按5:5比例分二年支付工程款。
(二)機關義務植樹。城北防護林西區,計劃實施500畝,設計樹種包括刺槐、樟子松、火炬、山杏、沙棗等,設計與城北防護林西區縣級發包工程統一規劃設計。由花馬池鎮負責落實地塊,各機關單位負責實施并進行撫育管護,水投公司負責提供中水,自然資源局負責苗木采購、技術指導及組織驗收。
(三)村莊綠化。提升改造4800畝。設計樹種原則上以蘋果、桃、杏、李等經果林為主。道路兩側、廣場綠化樹種以河北楊、垂柳、香花槐、樟子松、白蠟、絲綿木、火炬、丁香、金銀木、榆葉梅、紅葉榆葉梅、連翹、叢生紫葉矮櫻等為輔。
以提升改造為主,兼顧景觀效果和經濟效益,由各鄉鎮按程序報批后招標組織實施(花馬池、高沙窩、王樂井三鄉鎮要結合各自實際,盡可能將長城旅游觀光帶沿線村莊納入綠化范圍,設計樹種以小葉楊、絲綿木、火炬、紅柳、山杏、沙棗等為主),由各鄉鎮自行驗收合格后,苗木成活率達到90%(含90%)以上的,上報自然資源局,由自然資源局按照50%比例復核后下撥資金到鄉鎮按5:5比例分二年支付。
(四)房前屋后綠化。設計樹種以蘋果、桃、杏、李、棗等為主,每戶栽植10-30株,每株補助100元。
由鄉鎮或村組組織農戶統一采購,苗木規格需達到方案要求,由農戶自行栽植管護,鄉鎮組織驗收并建立臺賬,上報自然資源局,由自然資源局按照20%比例復核后下撥資金到鄉鎮,按照第一年驗收成活率達到90%以上的(含90%)每株兌付30元,第二年驗收合格的,每株兌付70元,第二年驗收低于第一年驗收基數視為不合格,后續再不予驗收。(2021-2022年度已經實施的農戶2023年不再享受此政策)。
(五)育苗戶自主造林。計劃實施2100畝,全部為新造林,原則上以2023年確定的鄉村振興示范村圍村造林和村外村道綠化為主,其中:大水坑鎮600畝,青山鄉500畝,麻黃山鄉1000畝。設計樹種為刺槐、榆樹、樟子松及經果林,苗木規格需達到方案要求。
由各鄉鎮按照《鹽池縣樟子松育苗戶自主造林實施方案》及本方案要求通過流轉形式組織育苗戶實施。由自然資源局進行驗收,成活率達到90%(含90%)以上的,通過以獎代補形式,按5:5比例分二年支付。
(六)以地換林。計劃實施3000畝,全部為新造喬木林,其中:重點造林區域為青山鄉郝記臺村雷記溝流域1000畝、大水坑鎮道溝村1000畝、麻黃山鄉主干道路沿線1000畝(樹種以經果林為主),造林地塊由屬地鄉鎮負責落實,資金由資能中心負責協調油氣企業落實,企業按照5000元/畝標準與屬地鄉鎮共同負責編制造林規劃方案與作業設計后統一招投標,組織實施,自然資源局負責審核造林作業設計及項目驗收,根據驗收結果,成活率達到90%(含90%)以上的,按4:4:2比例分三年兌付資金。
(七)農田林網。計劃實施150畝,馮記溝鄉雨強村農田防護林150畝,設計樹種為河北楊、小葉楊。由自然資源局組織實施,驗收合格后,苗木成活率達到90%(含90%)以上的,由自然資源局按照相關文件要求給予支付。
(八)“三區”綠化。計劃實施810畝。其中:工業園區公共區域綠化230畝,由工業園區管委會統一規劃設計,招標組織實施,工業園區管委會會同自然資源、發改、財政、審計等部門驗收合格后,成活率達到90%(含90%)以上的,按4:4:2比例分三年支付工程款,資金由財政局直接撥付工業園區管委會予以兌現。
油區綠化300畝、礦區綠化280畝,由企業根據立地條件,適地適樹,自行采購苗木、栽植管護,按管理職能分別由資能中心、自然資源局負責督促落實。年底實行綜合評比,對完成情況好的通過以獎代補形式進行表彰獎勵,完成不力的予以通報。
(九)夏播檸條(荒山造林)。計劃實施22500畝,其中:花馬池鎮2750畝、大水坑鎮3000畝、惠安堡鎮2750畝、高沙窩鎮2000畝、王樂井鄉3000畝、馮記溝鄉5000畝、青山鄉2000畝、麻黃山鄉2000畝。
由各鄉鎮組織,鼓勵造林大戶、林業合作社等通過流轉形式實施,待自然資源局驗收合格后,按照補助標準和比例將資金撥付鄉鎮后予以兌現。
(十)退化林分改造。其中:實施檸條退化修復55000畝,包含花馬池鎮11000畝、大水坑鎮12000畝、惠安堡鎮6000畝、高沙窩鎮10000畝、王樂井鄉4000畝、馮記溝鄉4000畝、青山鄉5000畝、麻黃山鄉3000畝;鹽麻線青山至旺四灘段喬木退化修復200畝;哈巴湖區域的退化喬木由哈巴湖自主負責更新修復。
其中檸條退化修復由各鄉鎮組織,鼓勵造林大戶、林業合作社等通過山林地流轉形式實施,待自然資源局驗收合格后,按照補助標準和比例將資金撥付各鄉鎮后予以兌現;喬木退化修復由自然資源局及哈巴湖管理局組織實施。
五、技術要求
(一)苗木規格
1.落葉喬木:榆樹胸徑3cm、截桿2.2m,火炬胸徑4cm、截桿2m;秋火焰、刺槐、小葉楊、河北楊、垂柳、香花槐、白蠟、絲綿木胸徑均為4cm、截桿2.4m,沙棗地徑3cm、截桿2.0-2.2m,鹽松地徑3cm、截桿1.5m。
2.常青樹:樟子松,苗高1.5-1.8m,冠幅≥50cm,層間距≤25cm。苗木要求規格一致,主干挺直,分支整齊,株冠端正無斷枝,根系帶土球,無病蟲害。
3.經果林:縣級發包造林山杏、山桃地徑4cm、分支點≥80cm、全冠帶土球,蒙古扁桃地徑2.5cm、全冠帶土球,曹杏或紅梅杏地徑3cm、分支點≥80cm;村莊綠化及以地換林蘋果、山桃、杏樹、李子、酸棗等地徑3cm,全冠帶土球;房前屋后經果林地徑2.5cm。根系要求大根切口平滑整齊,皮層無損傷,須根較多,苗木無病蟲害。
4.灌木:丁香、金銀木、榆葉梅、紅葉榆葉梅、連翹5-8分支、單支粗度0.3-0.5cm;叢生紫葉矮櫻,冠幅60-80cm;檸條播種或植苗,地徑≥0.3cm,為一年生苗。
第三方設計的造林地塊,苗木規格及要求以審定的設計方案為主。
(二)種植密度。根據樹種和規格確定不同的栽植密度,榆樹、刺槐、樟子松等喬木林為4×4m;經果林為3×5m或4×4m;退化林分改造(喬木)為6×6m;其他樹種密度以作業設計要求為準。原則上國、省、縣道兩側控制在4行以內,村道綠化兩側控制在2行以內。
(三)栽植坑規格。樟子松、榆樹、刺槐等喬木栽植坑為80×80×80cm;經果林、花灌木栽植坑為60×60×60cm;夏播檸條整地規格為3×3m(即3m種植帶,3m保護帶;種植帶內機播或點播2行,株距1m,行距2m)。
六、資金概算
實施總面積111990畝,概算資金8960.18萬元,其中:發包造林2930畝,概算資金1333.08萬元;機關義務植樹500畝,概算資金52.5萬元;村莊綠化4800畝,概算資金1680萬元;自主造林2100畝,概算資金630萬元;夏播檸條22500畝,概算資金787.5萬元;退化林分改造55200畝,概算資金2076.2萬元;以地換林3000畝,概算資金1500萬元;封山育林20000畝,概算資金200萬元;農田林網150畝,概算資金77萬元;圍欄25930畝,概算資金263.9萬元;三區綠化810畝;自然資源局造林區林道、防火通道和圍欄、假植坑、第三方服務費等春季造林準備工作概算資金200萬元;各鄉鎮村莊綠化規劃設計及監理費等每個鄉鎮20萬元,概算資金160萬元。2023年,縣級籌措配套造林資金1000萬,其余資金整合項目或由項目實施單位予以解決。
七、時間節點
(一)2023年1月20日前完成造林規劃設計及項目批復等工作。
(二)2023年2月28日前完成工程招標及苗木采購工作。
(三)2023年4月30日前完成春季造林工作。
(四)2023年8月30日前完成新植灌木及補植補造工作。
(五)2023年10月30日前完成項目驗收工作。
八、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認識。各鄉鎮、各部門要從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大局出發,清醒認識我縣村莊普遍缺林少綠、林草植被依然脆弱、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不高的實際,立足鄉村生態振興戰略需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強化組織領導,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上下聯動、部門協同、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高效完成全年造林綠化任務,全面加快植綠增綠護綠步伐,促進全縣生態質量和農村人居環境持續好轉。
(二)強化責任落實。各鄉鎮、各部門要按照任務分工和各自職能,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實,強化工作舉措,認真履行職責,高效落實各項工作。自然資源局要做好全縣造林綠化工作統籌協調、技術指導、項目驗收、監督檢查及縣級發包造林組織實施等工作;工業園區管委會要做好園區綠化規劃設計、項目報批、組織實施等工作,并發動園區企業主動開展廠區內外綠化;資能中心要動員引導全縣油氣企業,在做好企業自身綠化的基礎上,積極參與所在鄉鎮的村莊綠化等生態治理項目,切實履行社會責任;財政局要做好資金籌措保障及使用監督等工作;各鄉鎮要加大宣傳協調力度,全面做好造林地塊落實、村莊綠化設計、項目審批及組織實施等工作,并發動農村群眾大力開展房前屋后綠化,同時結合山林權改革鼓勵造林專業戶、企業、林業合作社積極流轉山林地資源,推動“以地換林”取得實效。
(三)確保造林質量。各鄉鎮、各部門要按照方案要求,結合各自實際,科學謀劃規劃,緊盯樹種選擇、苗木采購、栽植技術、撫育管護等關鍵環節,嚴把造林質量關,精心組織實施,著力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自然資源局要實行技術骨干包鄉鎮工作機制,加強現場技術指導,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嚴格驗收程序和標準,確保全年造林任務高質量完成;各鄉鎮在組織實施好各自造林任務的基礎上,要切實加大禁牧工作力度,全面落實管護責任,增強農戶愛林護林和自主參與意識,通過多種措施切實提高營造林質量;綠化委員會要結合近年來造林任務以及資金制定《鹽池縣苗木管護辦法》,明確管護主體、年限及管護補助標準,確保造一棵、管一棵、活一棵。
(四)嚴格監督考核。繼續將造林綠化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全縣效能目標考核范圍,進一步優化完善考核辦法和細則,適當提高造林綠化分值,加大考核賦分權重,結合平時工作推動落實情況,對各鄉鎮、各部門任務完成數量和質量等指標進行全面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年終對林草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同時,縣委、縣政府督查室要會同自然資源等部門,在關鍵時間節點對重點造林區域、重要實施環節等進行實地督查,對領導重視、組織有力的給予通報表揚;對行動遲緩、工作不力的及時通報批評,造成嚴重后果影響區、市年終考核的要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
附件:鹽池縣2023年造林綠化情況一覽表
附件下載:
圖文解讀: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